2017级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上传时间:2017-09-14 浏览次数:684
自动化学院
                   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代码:081100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求实严谨科学作风和创新精神,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身心健康;学风严谨,具有强烈的科学探索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应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控制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国内外研究前沿,并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而且要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及工程项目的能力,或解决和探索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的教学、科研或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学术型创新性人才。
二、专业设置及研究方向
1.    复杂系统分析、控制与滤波
2.    信息融合理论与方法
3.    流程工业系统优化调度与控制
4.    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
5.    仿生技术与智能康复系统
6.    多智能体系统与机器人
7.    检测信号处理及自动化仪表
8.    分布式能源智能微电网
9.    传感网理论及应用
10.   目标检测估计与跟踪
11.   故障诊断与预报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基本学制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年,参加科研、撰写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的时间为2年。
四、培养方式与原则
1、学习各环节的设置与安排及学分要求
(1)课程学习时间为2学期。课程设置由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组成。学位课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基础学位课两类;非学位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共选修课两类。博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阶段至少应修满15学分,其中学位课9学分(第一外国语和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非学位课4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但一般不超过16学分。
(2)本学科允许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可以跨其他博士学科(理工科)、跨相关硕士学科培养方案,选修专业学位课、专业选修课、全校公共选修课,所修学分可以计算作本学科培养方案选修课(含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共选修课)学分。 
(3)根据导师的培养需要,若要开设比较个性化的课程,可采用个别辅导、读书笔记等形式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自学完成。
2、导师负责制与培养要求
(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重点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2)课程学习采用讲授、研讨和自学等多种方式。
(3)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或导师负责的指导小组制。
(4)导师(组)全面负责博士生的日常培养教育工作。
3、其他
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4次校内外公开举办的学术活动,并在一级或二级学科范围内作学术报告至少2次。
学术报告内容为读书报告、文献综述、调研报告、阶段性成果报告(不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等。每次报告至少有3名教授参加,同时对报告内容、质量写出评语,按“通过”或“不通过”给出成绩,并记载学分。  
五、课程设置
 
类 别
课程编号
开课学院
课 程 名 称
总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及周学时数
考核方式
授课教师
备注
 
 
 
 
 
 
学位课
1
马克思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2
 
 
 
考试
 
 
2
外国语
第一外国语
32
2
2
 
 
 
考试
 
 
专业基础课
1
自动化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
32
2
2
 
 
 
考试
赖晓平
 
2
自动化
应用泛函分析
48
3
3
 
 
 
考试
文成林
 
学位课应修
9学分 
非学位课
专业选修课
1
自动化
随机系统分析
32
2
2
 
 
 
考查
姜偕富
 
2
自动化
非线性系统理论
32
2
2
 
 
 
考查
周绍生
 
3
自动化
鲁棒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
32
2
2
 
 
 
考查
陈云
 
4
自动化
信息融合与目标跟踪
32
2
2
 
 
 
考查
彭冬亮
 
5
自动化
智能系统与进化计算
32
2
2
 
 
 
考查
孟明
 
6
自动化
学科前沿专题
32
2
 
2
 
 
考查
陈云
 
7
 
 
 
 
 
 
 
 
 
 
 
应修
4学分
全校公共选修
1
 
 
 
 
 
 
 
 
 
 
 
2
 
 
 
 
 
 
 
 
 
 
 
应修
0学分
 
非学位课应修
4学分
必修环节
学术研讨,参加不少于4次校内外公开举办的学术活动
1
 
 
 
 
 
学术研讨,在一级或二级学科范围内作学术报告至少2次
1
 
 
 
 
 
应修
2学分
合计应修
15学分
 
 
 
 
 
 
 
Curriculum for 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ype
Names of Courses
Class
Credits
Semester
Method of Asses**ent
Written
Hours
 
1
2
3
4
Master’s Degree Course
Common Course
Study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32
2
2
 
 
 
Exam
 
English
32
2
2
 
 
 
Exam
 
Specialized Basic Course
Optimization Theory and Methods
32
2
2
 
 
 
Exam
 
Applied Functional Analysis
48
3
3
 
 
 
Exam
 
Required Credits
9
Non-Master’s Degree Course
Specialized Elective Course
Stochastic Systems Analysis
32
2
2
 
 
 
Test
 
Nonlinear Control Theory
32
2
2
 
 
 
Test
 
Analysis and Design of Robust Control Systems
32
2
2
 
 
 
Test
 
Information Fusion and Target Tracking
32
2
2
 
 
 
Test
 
Intelligent Systems and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32
2
2
 
 
 
Test
 
Selected Frontier topics on 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32
2
 
2
 
 
Test
 
Required Credits
4
Common Elective Course
 
 
 
 
 
 
 
 
 
Required Credits
0
Required Credits
4
Required Procedure
Attending Seminars
(At least 4 times)
 
1
 
 
Test
 
 Seminars Presentation
(At least 2 times)
 
1
 
 
Test
 
Required Credits
2
Total Credits
15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主要包括文献研究、开题报告、论文工作中期报告、论文撰写、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
1、文献研究
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进行,撰写文献综述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研讨或发表。文献综述报告可作为学术报告训练之一。报告书面材料须交学院审查存档。
2、开题报告
一般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最迟不晚于第四学期中之前完成。
开题报告会由学院负责组织,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开题报告评审小组成员应不少于3人,由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并以相关学科导师为主。
评审小组应对博士生的开题报告进行严格评议和科学论证,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并做出是否通过开题报告的决议。开题报告和专家论证意见应存档于学院。
博士生完成开题报告后,一般不得改变研究课题。若由于特殊情况必须更改课题,应由导师提出书面申请,经学科、学院和研究生院审批后,方可另做开题报告。
博士生因特殊原因不能如期开题,必须提出书面申请,注明预期开题时间;开题未通过者,在一个月内申请重新开题。
3、论文工作中期报告
博士生应定期向导师、指导小组或课题组汇报研究工作进展,并于完成学位类论文开题报告后一年左右进行论文工作中期报告。中期报告必须以书面形式递交学院,导师给出评语。由学院组织中期报告考评小组进行审查和评估。中期报告考评小组成员组成要求同开题报告评审小组。
论文工作中期报告考评方式结合研究生的学术讨论或专题研究报告会进行。考评小组对博士生学位论文的阶段性工作进行评价,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档。
硕博连读生学位论文工作中期报告检查不合格者,经学院审议和研究生院复议,确认不符合博士生培养条件者,按博士肄业处理。
4、论文撰写
按照《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统一要求》执行。
5、论文评阅、答辩等
按照《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工作的规定》执行。
七、其他
本学科博士毕业及授予学位,要求所获学术成果与其博士论文内容相关,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学术成果应达到以下条件之一:
1)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源刊(一区)或本领域Top期刊论文1篇。
2)学生发表SCI 论文2篇,其中至少1篇为学生第一作者。
3)学生发表SCI论文1篇(第一作者),EI收录期刊论文/国内一级期刊论文/授权发明专利2篇(件)。
 
备注:1)以上所有研究成果的等级以学校相关部门规定为准;2)对于学生不是署名第一的论文/发明专利,需为导师(组)署名第一、学生署名第二;3)学生以第一作者参加本学科领域TOP国际学术会议(由学科认定)并在会议上宣读的论文,可替代EI期刊或一级期刊论文最多1篇;4)从事军工涉密研究的学术成果由学科认定。
 
联系我们